13 December 2007

用了四年多的Canon A70其實已經頗"虧", 不過一直不予理會. 快門按得下, 顯示器有圖像出來便成. 但近來影出來的相開始有怪色和條紋, 而且顯示器也死下死下. 再經過兩次的壯舉發覺如果有部比較好的相機拍下沿途景色會令行程更有趣, 當然也包括那可惡的惡魔友人慫恿, 決定買一部新的DC. 於是星期六和友人去看相機. 之前用A70已經開始玩一下光圈快門之類, 而且也打算將來學攝影. 但是即使將來會玩DSLR, 現在也總要找一部DC來代替那部"自動王家衛化"照片的A70. 故此決定買一部半專業級的DC. 經過多番拪選和試驗. 決定放棄有24mm廣角卻沒有快門先決的Ricoh GX100, 而選上Canon的G9.

這幾天都在把玩著這個新玩具, 玩得不亦樂乎...



已患上"機不離身症候群"的"攝影機症狀"...

6 December 2007

壯舉 之二



繼上次的屯門荃灣行, 這次是荃灣至尖沙咀.
起點是上次旅程的終點, 愉景新城之某男廁.
經過大窩口村到葵涌, 上荔景再到美孚, 然後深水埗直落尖沙咀.
整段旅程都盡量避開大路. 走一些自己什少會接觸的地方.
將來如果被搶劫並遭蒙眼棄置某地, 懂得認路回家的機會相對大增!
話說回來, 這敞旅程和上一次截然不同.
人很多, 少了那種悠然自得的感覺.
有的是城市那種熙來攘往, 忙得不可開交的混亂.
不過絕對不遜於屯門荃灣行.
拍的照片也比之多一倍.
正在計劃下一次的行程. 有沒有什麼提議?

17 November 2007

壯舉


今天和友人完成了期待已久的屯門荃灣之旅.
由黃金海岸沿青山公路步行至荃灣.
用了大約4小時行畢全程. 發掘了很多有趣的地方.
人跡罕至的海灘,
像"絕對無敵"的變身學校的排洪水道,
汀九橋下怡人的公園.
原來有許多有趣的地方刷身而過不自知...

晚上再瘋狂去打籃球, 波友問起為什麼晒成這樣子,
告訴他們那壯舉, 他們都疑惑地問為什麼.
就說"我無聊嘛.", 心裡在想"為什麼不可?"
為什麼一定要是為了些什麼?

有時不需要每事也"目標為本 ".
嘗試不同的東西, 特別是無聊的東西.

如果這是傻.
我不介意當個傻瓜.

18 October 2007

變質

聽到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個伯伯每天都會到公園草地閒坐看書享受一下寧靜. 有一天一群小孩子來到這片草地玩耍. 追追逐逐伯伯還可以置之不理. 但那群小孩常常we哇鬼叫, 嘈he吧閉, 使伯伯無日安寧. 連續幾天如是, 伯伯終於忍無可忍, 於是對那群小孩說,
"拜託你們玩得安靜一點. 我正在看書."
那群小孩毫不客氣的回答道,
"這兒是公園, 我們喜歡怎樣便怎樣, 我們喜歡在這兒大叫, 你管不了!"
說完他們便繼續耍樂, 而且比之前更吵. 伯伯無可奈何便走了.
第二天, 伯伯再到公園, 那群小孩又來玩耍喧鬧. 伯伯走近小孩想說話, 還未開口, 就有一小孩說,
"你說什麼我們也不會走, 也不會安靜下來!"
伯伯笑著說,
"不! 我不是要你們走, 也不是要你們安靜. 我想和你們玩一個遊戲,"
小孩感到好奇便聽著. 伯伯繼續說,
"你們比賽誰叫得大聲, 叫得最大聲那個我便給他一元. 要不要玩?"
小孩聽到興高采烈都嚷著要參加. 每個小孩都用盡全力的大叫, 希望勝出. 伯伯也依言給勝出的小孩一元. 翌日, 伯伯又再和小孩們玩這鬥大聲比賽. 如是者, 接著的幾天小孩們都努力為一元大叫大嚷.
這天小孩又到公園來, 圍著伯伯說要比賽. 伯伯一臉無奈的對小孩們說,
"我沒有錢了. 不過你們可以繼續比賽呀, 我當評判."
小孩們鼓譟起來, 一個小孩說,
"他都沒有錢, 我們不要聽他的. 我們到別處叫."
小孩們都和應著離開.
自此伯伯所到之處, 小孩們都立時安靜下來. 不希望"益"了伯伯. 而伯伯用幾元便得到永遠的安寧.

我們生命之中有多少事情是因為"那忽然出現的一元"而變質?
有多少事情本末倒置了?

13 September 2007

Cadbury - a glass and a half full of joy


Really loving this ad. from Cadbury chocolate!
Fantastic!that gorilla... just so emotional. those little details ...
taking a deep breath when the background is singing "I can feel it coming in the air tonight, oh lord!".
then it sings "Ive been waiting for this moment, all my life, oh lord", while that gorilla cultivate its emotion to that burst of drum solo...
Just Damn Cool!!!!

26 August 2007

Lemon Tree


又來另一首舊歌. 這次是德國的 pop 組合 Fools Garden 1995年的作品 Lemon Tree. 說這一首是 Fools Garden 的神來一筆 (or 神經刀) 絕不為過. Lemon Tree 是他們最成功的作品, 並成了一首家傳戶曉的名曲. 輕快的旋律, 有趣的編曲, 朗朗上口的歌詞都是這首歌成功的因素. 不知道看 clip 時你有沒有跟著唱? 是否以很輕鬆愉快的和著唱?

有趣的是歌詞的意境其實和整體歌曲的旋律, 氣氛, 以至表現手法都十分不配合. 你是否認為自己是快快樂樂的唱一首失戀, 什至是一個抑鬱病者的自白? 當然怎樣去解讀一首歌以至很多藝術作品是十分個人的. 就像之前提到的 More Than Words, 十之八九的人都會堅持那是一首浪漫到喊的情歌. 任何人也不應該把自己一套看法強加他人身上, 特別是音樂和藝術作品, 怎麼去看和了解是會因個人經歷而遣生不同看法. 但是 Lemon Tree 的歌詞卻挺明顯是不快樂的 (當然有人要死也拗番生也無不可). 這是一個感情上迷失的人的一篇獨白, 和那 upbeat 的音樂是強烈對比.

有人說當中的一些歌詞可以推測歌中那人是抑鬱的. 例如 chorus 唱到 "Yesterday you told me 'bout the blue blue sky, And all that I can see is just a yellow Lemon tree", 其實是暗喻另一個人 (possibly 歌中人心儀對象) 告訴他向好的方面想 (以blue blue sky, 即海闊天空, 藍天白雲那種 feel), 但是他自己就只能向壞的方面想 (lemon 用於口語可解為 unsatisfactory or defective, 或者簡單說就是酸澀). 另外又提到 "there's a heavy cloud inside my head, I feel so tired put myself into bed". 這些都是抑鬱的人的心態和行為. 所以估計歌中人已經患上抑鬱云云. 贊同與否就見人見智了.

Fools Garden 的原版 Lemon Tree 其實並不是我首次接觸的版本. 我第一次聽 Lemon Tree 應該是國語版, 應該是從收音機聽到, 其實也不太肯定... 大大話話已經差不多十年前的事, 而且又不是什麼大件事, 怎會記得. 總之是聽後挺喜歡, 但是那時候還小, 不會去買唱片, 只是電台播便聽. 現在互聯網真好, 找東西方便多了, 下面的便是國語版 Lemon Tree, 亦是本人初聽的版本.

知不知道這國語版是誰唱?
好話啦! 就是90年代中期的年輕人偶像, 有"玉女教主"稱號的台灣女歌手蘇慧倫. 有沒有印象呢?... 我就一點印象也沒有了. 如果你是她 fans 請息怒. 皆因本人是認歌不認人的. "玉女教主"又好, "肉丸教王"又好, 我管你天仙豬排, 總之歌我覺得好聽就會聽. 當然美若天仙, 我會多看幾眼. 沒什麼好看的便乾脆只聽, 無損我去欣賞好作品. 而蘇教主的 Lemon Tree 是挺不錯的, 特別喜歡 Fools Garden 原曲開始那"爆玻璃"聲效換上蘇教主一下可愛的"清喉嚨", 頂癮頂癮!

25 August 2007

More Than Words


近來在找一些舊歌聽, 這是1990年的 "More Than Words". 不要誤會這 video 是他人播炒, 雖然 clip 中可見歌曲和歌者的 style 某情度上都幾九唔搭八. 但他們的確是原作原唱, 美國的 hard rock 樂隊 Extreme. 有趣的是這首十分 acoustic 一點也沒有 rock 味的歌曲是 Extreme 最廣為人知, 令他們殺入主流市場的作品. hard rock 樂隊唱浪漫情歌, 結果成了名作, 世事真是奇妙. 不過其實 Extreme 是一隊曲風很廣的樂隊, 不只玩 rock. 不過看 rock 人唱情歌mv都幾攪笑.

但是... 根據"維基"的解說, 其實中間有個陰濕位. 這首浪漫深情的歌是否真的這麼浪漫深情?
注意! 以下的解讀(italic)好可能會影響各下對歌曲的感受. 特別是女仕們... 如果各下希望抱持最純真的心去欣賞男朋友對妳唱這首歌, 最好不要看以下那段. 否則後果自負, 本人一概不負責. 這是十分認真誠懇的忠告!

這首歌輯錄於 1990 年的概念專輯 Extreme II: Pornograffitti, 主題圍繞一個叫 Francis 的男孩在一個腐化墮落的社會遊蕩, 途中看到貪財, 不誠實, 物慾, 色情泛濫等等各種社會現象. 專輯中每首歌都表達和嘲弄某個現象. 而 "More Than Words" 的內容是期望伴侶以超越語言的方式去表達這份愛, 即是以行動來表現. 所以 "More Than Words" 可解讀為一首婉求 "let's have sex" 的歌曲, 放在 Pornograffitti 這專輯其實就是冷嘲時下對愛和性的態度. 細讀歌詞, 就會發覺這首歌表達的是 - "說什麼我愛你啦? 你和我"攪"了就自然明白囉!".
所以唱這首歌之前要想清楚你要表達什麼, 你可以好純情咁作為情歌唱, 當然也可以用作婉轉地表達"訴求". 至於聽者就要認真了解一下到底歌者有什麼用意了... 我都已經用紅字警告了! 可不要說我破壞各下聽歌時的氣氛!

歡迎跳過了上一段的朋友. 不論你有否看解讀, 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 因為絕大多數人都一廂情願把這首 "More Than Words" 解為精神和情感上去表達愛意, 不用說出口已經可以感受到愛. 所以 "More Than Words" 是很"浪漫深情"的!!!

另外這首歌有首 spin-off, 是由一隊由兩名英國醫生組成的 樂隊 Amateur Transplants 唱的滑稽版本. 對!你沒看錯.是真正醫生 - doctor!!! 歌曲輯錄在他們的 Fitness to Practice, 是一張慈善唱片, 部份收益捐給一個癌病基金 (Macmillan Cancer Relief). 這專輯主題都圍繞兩名歌手的正職, 和一些健康及醫學題材有關, 而 "More Than Words" 就被改成 "Northern Birds", 內容嘛... 簡單來說就是勸告男仕們不要"北上尋歡", 不過那是指英國北部, 包括 Manchester, Newcastle, York等地. 歌曲內容極盡粗鄙, 但令人笑爆咀 (捧腹大笑都兼不夠), 而且被星期日時報 (Sunday Times) 和每日電訊報 (Daily Telegraph)分別形容為 "a cult hit" 和 "extremely funny". 不知道我的醫生朋友們會否考慮用這方式做善事或勸導社會? 不過如果做得像 Amateur Transplants 這麼露骨這麼狠, 在香港恐怕不被人告到甩褲都難.

最後奉上 Northern Birds 一曲. 注意內容是很粗鄙的, 不過真的很好笑.
雖然這篇很長不過也要加上 Northern Birds 歌詞, 更能欣賞其爆笑之處.
If you go to Bolton,
If you go to Manchester or Crewe,
Newcastle or Scarborough,
York or Scunthorpe, Bradford, Barnsley too,
Or Grimsby.
Listen up to what we have to say.

Northern birds are lazy, ugly whores, who smell of burgers,
So don’t have too much to drink,
Or you might fuck one,
And end up getting AIDS.

There’s nothing fun,
To be found up the M1,
Northern birds are lower class,
Slags who take it up the arse.

They’re in the sack,
After one cider and black,
But they’re fucking awful rides,
And your dick won’t touch the sides.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Northern Birds
(Da da da da da da)

If you really have to go up North,
Then follow our advice.
Fight away the women,
Or you’ll find yourself with pubic lice,
And herpes.
You’re much better staying in the South.

Northern Birds are desperate, ugly, hippos, dressed in Burberry,
With a peanut for a brain,
And an accent,
That makes you want to die.

Now, you’ve been warned.
They’re all physically deformed.
Northern birds are all obese,
And they’re riddled with disease.

Try to escape.
Northern sex is worse than rape.
Stay down South, and mark my words,
Steer well clear of Northern Birds.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Northern Birds
(Da da da da da da)
Northern Birds


source:
wikipedia
Amateur Transplants - Fitness to Practice

10 August 2007

給 馬力

一生愛港更愛黨, 保皇務勞英年亡.
輾豕之言成絕唱, 一世英明一朝喪.
殷紂平夷無人訟, 荒淫暴虐千古載.
望君安息了凡塵, 泉下老毛惜帝辛.

這篇爛東西是本人的作品. 平仄不工整, 字也寫得爛. 不過已說明這裡是我的練習場地, 是我玩樂的地方. 如果各下覺得我在污染你的眼睛, 可以即時轉台, 這裡是民主的.

這是本人送給剛逝世的民建聯主席馬力. 想必身為"學者"的他怎樣也料不到自己一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坦克碌豬實驗"一番言論 (or 狂言). 是故令我聯想起紂王. 如果問人誰是紂王, 大多數人的印象就是一個荒淫無道, 沉迷酒色的暴君, 幾乎沒有人會去稱訟他平東夷的功勞. 而馬力的"碌豬"言論也很可能會成為大多數人對他的記憶. 不過也不用介懷, "偉大的"毛主席也替紂王抱不平, 相信馬議員也會有其"知音人"的.

6 August 2007

一山不能藏二虎 Alonso vs Hamilton


本身不是一級方程式 (Formula one, F-1) 的愛好者, 不過有時扭開電視聽見肉緊的旁述也會看一看, 了解一下到底緊張些什麼, 所以也約略知道一些車手和車隊. 但是現在正進行的匈牙利一級方程式國際大賽 (Grand Prix of Hungary) 進入了一個精彩火熱的階段, 令我也留意多了. 吸引之處不在於比賽, 而是同隊兩位車手的大鬥法. 火藥味什濃.

麥拿倫 (McLaren) 車隊的兩名車手分別為 - 由雷諾 (Renault) 車隊轉投的上屆冠軍西班牙車手Fernando Alonso和今屆初出茅廬的英國天才車手Lewis Hamilton. 兩人都年輕, 都有強橫實力, 都擁有運動員必備的好勝心, 而且一定是爆鵬那種. 聽起來對McLaren是很值得高興的事, 事實卻剛剛相反, 要弄一隊dream team永遠不是易事. 雖然McLaren暫列榜首, 也很大機會取勝, 但這雙雄的超強好勝心成了McLaren必須面對的一道牆.

就剛剛的一場賽事, Alonso在最後一次入pit (維修站) 完成維修程序後待在那裡, 而Hamilton就要排在後面等. 正常來說車隊有著極之嚴謹的入pit安排, 每百分之一秒都代表著勝負, 決不容許"排隊". Alonso當然有著他自己的解釋, 合理與否就見人見智, 不過他最終也被大會扣分. 也影響了McLaren的分數. 一山真不能藏二虎, 二虎大打出手也沒什麼, 那座山卻遭殃了.

這件事也令我想起香港的單車選手黃金寶, 他那提攜新人的態度真的令人佩服. 雖說事情的性質不同, Alonso和Hamilton都血氣方剛年少氣盛根本談不上前輩提攜後輩. 但是他們也証明要一個有實力的運動員甘願放棄個人榮耀"退居" (應該用"當"字, "退居"一詞貶低了這重任) 支援的位置不是易事. 向黃金寶致敬!

話說回來, 會不會其實是McLaren有計劃地簽Alonso可以更有效控制這個現時Hamilton最大的勁敵? 把他的車調得爛一點, 或者調至不適合他風格, 令他今季表現不濟. 把Alonso心理狀態打入谷底, 待他不成威脅時放他走, 到時Hamilton就可以為所欲為, 大發淫威. 奸得佢呢.

image source: Daily Mail

5 August 2007

北面的吶喊 - Screaming Masterpiece

已經記不起什麼時候買下了Sigur Ros的專輯"Takk", 只記得是因為cd封面吸引了我, 試聽過後覺得很特別, 雖對他們沒有任何認識, 也不知道是來自冰島, 但就買下來了. 開始時也沒什麼, 只不過是間中播一播, 換換口味. 也不知道是他們的音樂的穿透力, 還是真的很合我胃口, 這個"播一播"就出事了, 活像吃臭豆腐, 愈吃愈有味道, 直到欲罷不能, 泥足深陷, 以身相許. 聽他們的音樂需要耐性, 沒有可以跟著哼唱的旋律, 也沒有朗朗上口的歌詞. 一來他們唱icelandic, 但即使你懂icelandic也未必有用, 因為他們也有用自創的hopelandic來唱, 什至有一隻專輯整隻也是hopelandic. 我覺得他們的音樂吸引之處在於那氣氛, 那種令人起雞皮的感動.

因為Sigur Ros, 也就開始留意冰島的音樂. 接著就發現了很多傑出的冰島音樂人, 到冰島一遊的渴望也隨之而增. 很希望去看一下為何他們的音樂這麼獨特, 這麼...冰島(想不到更有效的形容). 可惜暫時也不可能成行. 望梅止渴, 就買了這音樂電影"Screaming Masterpiece".

這電影應該屬紀錄片類型, 有著來自不同音樂團體/人的現場表演片段, 也有訪問. 訴說著冰島音樂的故事.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位音樂人說冰島音樂獨特, 是因為他們知道不會賣出200張唱片, 所以便索性為所欲為, 造自己真正喜歡的音樂. 這種輕狂, 你可以說是不設實際, 是幼稚. 但是他們是有夢想的, 是有生命力的, 至少我認為比"營營役役,下班就去什麼happy hour"更有活著的感覺. 可能這只是一個入世不深的傻仔一番狂言. 但希望這傻仔經歷時間洗禮也不會甩晒色.

最後加一段Sigur Ros在"Screaming Masterpiece"中的現場表演. 真希望將來可以到冰島一睹他們演出.

3 August 2007

變身蜘蛛俠 (更正: 痴豬俠)


昨天去了攀石, 攀了一會兒便累了. 明顯地是缺乏運動, 很虛. 看來要逼自己多去那攀石活動中心活動活動. 雖不常去, 但其實挺喜歡這玩意. 自小也被父母說我像馬騮 (*不是hyperactive那種!), 到遊樂場總喜歡攀鋼架繩網之類, 在家也會四處攀, 那時侯可是有3-4種方式爬上房間碌架床的說 (<-自豪中).

以前也曾接觸過類似活動, 不過是有繩索那種攀石, 通稱為攀岩/攀石(rock climbing). 而我去那個中心則以bouldering為主, 中文我也不知道是譯作什麼, 是一種漸漸流行的玩意. 其中一個原因是所需裝備較少, 不用安全索, 但通常是短程. 室外和室內都可進行, 而且愈來愈多人攀爬建築物, 是一項很有趣的玩意, 不過當然有一定危險性.

兩年前, 自稱為"蜘蛛人"的法國攀爬專家羅貝爾沒有安全索登上六十二層的香港長江中心. 另有一位香港的政治活躍人士, 外號"蜘蛛俠"的英人Matt Pearce攀爬中環商廈作為抗議方式 , wikipedia也可找他的簡單介紹 - Matt Pearce (born 1975) is a political activist in Hong Kong and the founder of International Action (www.thebiggerpicture.hk). He is not important enough to warrant more than one sentence on wikipedia (真夠"光宗耀祖"...). 英國之前也曾有一名男子打扮成"蜘蛛俠"攀爬倫敦的塔橋 (Tower Bridge), 不過如果沒有記錯這個"蜘蛛俠"好像是下不了來, 要消防員打救, 接著被檢控. 以上這些人士相信都是bouldering的愛好者.

看來如果本人想揚名立萬可以考慮去爬爬香港 ifc 搏上頭條. 即使不能留芳千古,也可來個遺臭萬年. 以賤命一條, wikipedia換個cyber靈位. (說笑罷了, 付諸實行者如有什麼冬瓜豆腐恕本人一概不負責, 不過祝你成功.)

Link:
http://en.wikipedia.org/wiki/Bouldering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tt_Pearce
(<- 如果不是作為證據, 實不會放這條無奈link...)

1 August 2007

異鄉狗竇

畢業了, 相信回港的機會很大. 很多朋友問 "你那科, 英國發展空間會比香港大呢! 你難道不想留在英國嗎?" 英國的氣氛比香港好固然是知道, 但想歸想, 都有很多其他因素要考慮. 主因是冇"水". 自知是一個極度幸運的人, 得父母親大人全力支持, 來到這裡尋夢(or發夢). 現在夢就發完了, 夠鐘起床. 一個剛 grad的 design student, 起薪點約為GBP1000, 看似不少, 但扣去稅, 還有昂貴的租金, 剩下"雞碎咁多", 吃飯也要勒緊褲頭. 而且通常要先做兩三個月 intern, 即無薪打雜, 真夠欲哭無淚.

加上其實自己是比較隨心隨意隨緣(可解讀為hea人一個), 不會太刻意要留英. 雖則設計這東西, 現在的香港要和英國比, 真的毛也拈不上. 但是一直沒有限制自己一定要做 design, 什至曾經想過讀完去當消防員 (可惜有近視, 而且感到母親大人心底裡滲出來的強烈反對[是為殺氣]), 姑且暫時放棄這偉大理想) 所以不會因此而感到有什麼失望. 留下或回去都沒有什麼所謂(即"唔嗲唔吊").

既然如此, 回港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當然不排除有變, 不過可能性偏低啦.

寫了這許多和標題好像沒啥關係?我早就說是文筆稚劣, 狗屁不通, 要不然早就出書去啦. 那標題其實是給我那住了兩年多的狗竇, 實在有點捨不得. 特此貼上相片一幅致意.

倫敦住處窗外.
室內可能引起不安就不貼了.(尤其如果母親大人看見了... 會發生倫常慘劇)

開"blog", kick-off manifesto.

讀別人的blog已經有一段時間, 一直都想自己也寫寫看. 但自知文筆稚劣, 九屁不通, 尚且知道個"醜"字怎麼寫, 是以未有付諸實行. 不過剛剛畢業, 依然人在倫敦未有特別打算. 離回港之期尚有一段日子, 生活比較悠閒(對! 我是hea人), 也就突然發起顛來, 開個blog來玩玩.

此blog主要為本人自娛兼練習揸筆之用, 請路過的各位高抬貴手. 多多指教, 多多指教!

p.s. 此blog不涉及仕何有關治療禿頭之法, 暫時... 不過如果小弟發現良方定必造福社會.